中原合作网改版试运行,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联系电话:55983551。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探索与实践 > 正文
【探索与实践】殷都区铜冶供销社深化综合改革新探索
时间:2021-04-23 08:42:34    来源:省社监事会办公室     返回首页

夯基固本 两翼齐飞

全面提升基层社为农服务能力

——殷都区铜冶供销社深化综合改革新探索

  安阳市殷都区铜冶供销社现有干部职工98人,经营网点46个,担负着铜冶镇26个行政村、3.6万人口及3.3万亩土地周边企业生产生活资料的供应和服务工作。近年来,铜冶供销社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壮大了基层供销社自身实力,快速提升了为三农服务的能力,为供销社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综合服务中占得了先机,为供销社的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该社实现销售15500万元,利润701万元,带动农户致富1230户,解决就业1865人,其中解决贫困人员就业367人,已经成为党和政府领导下为“三农”服务的主力军和不可或缺的支柱力量。

  铜冶供销社荣获全国供销总社2018年度基层社标杆社,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五十强基层社,理事会主任吴建军荣获省人社厅和省供销合作总社授予的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铜冶供销合作社的主要做法是:夯基固本、两翼齐飞、打造基层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01 夯基固本 强健母体

  基层供销社深化综合改革,做大做强基层社自身这个“母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为此,铜冶供销社按照“管理出效益、经营上水平、资产挖潜力、职工共参与、村级社重建、服务扩范围”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母体”建设。

  1、集中投资,扩大资产,加强管理,提高收益。

  2009年前该社资产少,收益差,职工统筹金欠缴100多万元,基层社举步维艰。为了改变面貌,他们积极筹措资金800余万元,建成了铜冶供销社商务会馆,该会馆五层加地下室,建筑面积4980平方米;投资22万元对90年代建设的铜冶供销社商场进行装修改造,投资80万元,利用闲置场地建成200平方米的灯具、洁具购物中心和车库8间。通过一系列投资改造,基层社年销售达2000万元,资产收益每年增加86.5万元,基层社这个“母体”日益强健。

  在资金使用管理上,对引入使用的社会闲散资金,协商降低资金使用利率,由原来的月息0.12‰降为0.06‰,年减少利息支出10多万元,保证了资金的长期使用效益,降低了经营成本,增加了单位效益。

  2、职工参与资产承包,提高资产利用率和就业率。

  为了使职工资产承包工作落实到位,提高职工积极性,增强开展业务经营的信心,铜冶供销社采取了五项有利措施:一是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引领职工承包社有资产,主动租用不容易租出的大块资产。二是优先安排双职工家庭参与承包,三是商场切块开展柜组承包经营。四是鼓励职工投资空地建设经营。五是为了解决职工门店小、进货少、对公销售难等问题,吴建军自己出资成立了安阳恒锐商贸有限公司,为职工的购销提供方便,安排了三个就业岗位,为当地厂矿提供常年服务。在五项措施的护航下,职工承包资产经营走上了正轨,真正做到了大家“人人有活干、收益有提高”,职工达到了无失业,单位、个人养老金、医保金2012年后不欠交,而且以前年份欠缴的也在逐年补交。

  3、尝试创建村级供销社,变“收租式”管理为“股权分红式”资本运营。

  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2020年初开始在西傍佐村进行村级供销社创建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按照“村社共建、三方入股、公司运营”的形式进行“村社共建”,即依托行政村组建“村级供销合作社”,村级供销合作社主任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共筹资750万元,其中铜冶供销社投资300万元占股40%,村集体投资225万元占股30%,村民筹资225万元占股30%,村民入股户数不低于全体村民总户数的90%,村社多方投资,村民广泛参与,共同组建了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参与村级社和为农服务中心投资经营活动,也使基层供销社实现了从“收租式”管理经营向“股权分红式”资本运营的转变。预计2021年村级供销合作社将实现盈利分红,达到农民增收、村集体受益、基层社强基的效果。

  4、不断拓展为农服务领域,组建起服务乡镇企业和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

  铜冶供销社积极探索拓展生活服务领域,全方位开展为社区居民、农民生活服务,把城市开展社区服务的模式和理念引入乡镇,创立了安阳市供销社系统首个社区医院——铜供社区卫生服务站。该服务站位于铜冶供销社院内,占地100多平方米,由社内职工安阳卫校毕业生赵立新夫妻承包,医疗范围以骨科诊治为主、全科诊疗、诊疗涉及内科类、皮肤病类、肛肠类、颈肩腰腿痛类、伤科跌打类、康复保健类等六大类上百个小类,治疗社区居民、农民日常疾病,看病费用低,诊疗效果好,得到当地居民、农民的广泛认可,2019年该卫生服务站还加入了安阳县人民医院疼痛专科联盟。基层社的服务触角正在向更多领域延伸,初步构建起服务当地的综合服务平台。基层社提供的餐饮、洗浴、娱乐、物业管理、培训、物流、中介等服务,已基本具备全方位服务能力。

  02 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构建基层社壮大的“左翼”

  铜冶供销社在做强主体的同时,积极领办、创办有地方产业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联合社,引领农民合作经济发展成为基层社进一步强大的“左翼”。

  1、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致富。

  2019年以来,铜冶供销社按照“农业发展我发展,农民增收我增收”的发展理念,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采取了多种形式探索,先后创办专业合作社2个,如创办安阳润丰园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投资1000万元,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专业合作社采取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合作发展模式,建立了完善的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入社社员260户。领办专业社3个,如领办安阳德聚强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流转土地360亩。通过创办领办5个专业合作社,实现年产值3350万元,带动农户510户,安排就业365人。

  2、创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推进“三位一体”综合服务。

  2019年初,铜冶供销社创建了安阳铜供田园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搭建了农产品购销、加工、仓储、信息、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开展了以生产为基础、供销为主导、信用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形成了服务“三农”工作的合力。

  一年多来联合社为成员社提供了全方位服务,如:在生产服务环节帮助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协调秸杆、麸皮等原材料,帮助种植专业合作社加工红薯粉条10万多斤;在销售服务环节,为安阳盛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山地缘”商标,为专业社不同农产品设计特色各异、美观适用的产品包装箱,分别为专业合作社推销粉条6500斤,小米17000斤,花椒2700斤等;在信用合作环节,积极为资金紧缺的安阳润丰园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协调生产资金110万元。由于联合社的引领带动、综合服务使基层社领办创办的五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向心力、凝聚力,产值、产量效益不断攀升,为农服务能力逐渐增强,农民和社员收入大幅提高,2019年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总销售达3945万元,盈利15.6万元,社员年增收450元/人均。

  03 发展经济实体,实现龙头带动,构建基层社腾飞的“右翼

  铜冶供销社以混合所有制方式组建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发展,增强为农服务功能,壮大整体实力,成为基层社进一步强大的“右翼”。

  铜冶供销社积极实行“开放办社”,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合作经济领域中的主导作用,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水平,着力寻求大型为农服务的种植、养殖、加工的龙头企业,探寻与他们达成资本合作,参股入股龙头企业。2018年12月与当地的为农服务龙头企业河南招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为其注资350万元,占股份35%,形成与大型为农服务企业的混合所有制运营模式,大大提升了基层社为三农服务的能力。该公司位于铜冶镇,注资1000万元,公司以杏鲍菇、双菌菇等为主,年出菇已达2000余吨,是安阳市农业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

  铜冶供销社参股招宝公司后,组织扩建工程,于2019年收购了位于安阳县吕村镇的绿康蔬菜种植园区,采取边生产、边扩建的办法,已投建400余万元,整修温棚49个(面积4万平方米)、拱形冷棚53个(面积2.4万平方米),实现了树木、珍稀花卉种植、林蛙养殖和食用菌种植同步发展。公司注册的“长青逸品牌食用菌”荣获绿色食品认证、国家注册商标、国家著名品牌证书,公司生产的香菇、灵芝系列获第22届中部农博会金奖。建立了完善的食用菌质量监控监测体系,从源头上加强了食用菌监控,确保了农产品的无害化生产。他们按照“抓高端、全循环、多联产”的原则,不断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以农作物秸杆为基本原料,经过科学化发酵、工厂化生产,年出菇已达3000余吨,同时解决了5个专业合作社和铜冶镇的秸秆处理问题,年收购使用秸秆、玉米芯等原料3000多吨,为农增收200多万元,并带动周边菇农160余户,为他们提供菌种200万袋。公司通过实施兼并、改扩建,目前资产已达1.2亿,企业实力大大增加。

  通过混合所有制龙头企业的带动,铜冶供销社促进了农业生产与市场有效对接,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效益链、引领农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有力的带动了农村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通过公司的扩建改造,提高了公司自身知名度和凝聚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安置了190名闲散劳动力就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辟了新路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分享到:
编辑:马连华
(C)2019 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版权所有
电话: 0371-65953039 65992900(兼传真) E-mail:hnssbgs@126.com
豫ICP备05026746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228号
技术支持: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