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协会是联结政府与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桥梁和纽带,是政策法规的普及者、深化改革的推动者、行业诉求的代言者、能力素质的提升者、党的建设的组织者,为企业、农民合作社搭建发展平台、优化发展环境,并通过服务产生“磁场效应”,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截至2019年底,全系统主管、领办各类社团17790个,会员249万个,其中团体会员37万个,个人会员212.4万个,A级以上等级行业协会达81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15个,基金会15个。总社主管社团总资产达1.34亿元,净资产1.27亿元,比2015年底分别增长25.01%、29.64%,会员总数14780家。
融合发展持续深化
总社主管的农资、棉花、茶叶、果品、食用菌、再生资源等协会发挥引领作用,开展上下对接、横向联合,带动地方协会发展,形成体系化、规模化的行业协会服务,在推动行业发展、脱贫攻坚、抗击新冠疫情、保供稳价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2018年,三昇体育扶贫办、民政部专题通报总社社团扶贫情况,给予充分肯定。2020年3至4月,总社主管茶叶、食用菌、经纪人、合作贸易企业、日用杂品、蜂产品等协会,组织会员单位采购湖北省农产品900多吨,帮助解决新冠疫情下农产品滞销问题。
中国棉花协会带动全国15个主产棉省(区),60%以上的主产棉县市成立了棉花协会,形成全国棉花协会网络。黑龙江、河南、云南、四川等4省区供销合作社主管、领办社团均超过1000个。全系统兴办农村(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4141个,其中省级农合联16个、市(县)级农合联1044个、乡镇级农合联3081个。
浙江自下而上将6.61万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涉农服务组织(企业)全面组织起来,构建由1个省农合联、11个市农合联、84个县级农合联和961个乡级农合联组成的农合联组织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力量。四川绵阳市供销合作社联合民政、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成立绵阳市农业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设立供销、农业、林业、脱贫奔康、农业促进和农业论坛6个行业联盟,吸收全市26家涉农行业协会、5000多个新型农业经营服务组织加入,有效实现供销合作社与行业协会组织融合、业务联合。
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推进协会市场化改革。建设依法设立、自主办会、服务为本、行为自律的社会组织。强化社团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办法,通过内部竞争调配资源,激发社团发展内生动力。结合供销合作社系统实际,稳妥推进协会脱钩改革。
推进联合合作。通过系统内外协会之间的横向联合和纵向对接,统筹联动,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延伸服务链条,提升服务价值。
推进科技创新。发挥协会平台优势,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行业科技发展水平。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承担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取得“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模式与智慧环卫关键设备”研发成果。
推进信息化建设。运用微信公众号、云等技术工具,进行会员管理,展示社团形象,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有机肥分会微信公众号订阅数13万份以上。
影响力不断提升
实施开放办会。增强协会凝聚力,扩大会员覆盖面,优化会员结构,提升会员素质。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吸纳发展直接会员769家,间接会员2000多家,紧密联系全国各地的农产品经纪人队伍。
加强分支机构建设。总社主管行业协会围绕“会员之家”定位,推动分支机构专业化、规范化,打造适应需要、要素集聚的专业化服务平台,新建分支机构74个,总数达173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成立“茶旅工作委员会”,发展茶乡旅游,推动茶旅融合。中国蜂产品协会成立“蜂业医疗专业委员会”,推动蜜蜂产业向大健康领域拓展。
积极承接政府委托服务。适应政府职能转变需要,提供公共服务、行业服务、技术服务,提升服务效能。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帮扶山区少数民族贫困茶农示范”、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绿色社区服务”等项目成效显著。
运行机制逐步健全
全系统社团将党的建设融入业务工作的全过程,积极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高政治站位,改进工作作风,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构建现代社会组织法人治理机制。完善会员(代表)大会、常务理事会、理事会、会长办公会和监事(会)制度,健全权责明确、制衡有效、运转协调的体制机制。
完善决策方式和程序。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完善决策方式和程序。以章程为核心,完善人事、财务、会员管理、分支机构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协会运作。
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建立一支较稳定的社团工作人员队伍,全系统社团工作人员有18.4万人,其中专职工作人员有7.6万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14953人,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45岁以下年龄段工作人员占69.5%。
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强化服务“三农”功能,助推农业农村发展。在全系统 1.78万家社团中,80%以上是涉农协会, 90%以上是县级供销合作社和基层供销合作社主管、领办,会员大部分是农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团发挥着联结农户与市场、农户与企业、农户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有利于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事情,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夯实供销合作社发展基础。
强化会展营销服务,推动行业品牌建设。全系统社团举办数百次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博览会、订货会、展销会、对接会、推介会和水果节,做好产品和服务营销。
山西省吕梁市农产品流通协会培育农产品区域品牌“印象吕梁”,与批发市场、超市、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通过品牌使用授权保障农产品质量,解决“卖难卖贱”问题。
强化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秩序。全系统社团制定推行行规行约,建立会员诚信档案,规范会员行为,引导行业企业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健全行业信用体系。总社主管的农资、果品、食用菌协会被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纳入国家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单位,茶叶、食用菌、蜂产品、再生资源等协会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团体标准试点单位。
强化创新驱动和人才支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系统社团不断密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实施科技、管理、商业模式创新,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安徽省再生资源协会每年免费举办再生资源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班,提高再生资源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促进农民工就业。
强化行业信息服务,提升决策咨询功能。全系统社团积极开展数据统计、信息咨询服务,组织开展企业调研、信息交流与行业分析,及时准确地向政府反映产业情况,帮助政府加强行业管理。五年来,总社主管社团参与行业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研究,被采纳的政策建议近50条。
总社主管社团发布的中国化肥价格指数、中国茶业指数、中国果品产业年度发展报告等,已成为政府宏观决策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参考。
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在农药管理条例、化肥商业淡季储备制度等法规制度出台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开展课题研究,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供了智力支持。
强化经贸交流,增进国际与地区合作。全系统社团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提升行业国际话语权。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作为国际茶叶委员会成员单位,已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小组、欧盟茶叶委员会建立信息互换机制,并与英、法、俄、澳、印度等国茶叶组织共同签署了“世界茶业合作备忘录”。
中国东盟农资商会在设立5家驻东盟国家分支机构的基础上,定期出版《中国东盟商情》(月刊),更新“中国东盟农资网”信息6000多条,帮助企业发掘新领域新项目。
【数说发展成就】
6165个
截至2019年底,全系统共有农产品协会6165个,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1250个、农业生产资料协会1250个、再生资源协会733个、烟花爆竹协会716个、其他协会2695个,覆盖农村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领域和供销合作社优势特色产业。
4141个
全系统兴办农村(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4141个,其中省级农合联16个、市(县)级农合联1044个、乡镇级农合联3081个。
【案例分享】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发起成立全国果业扶贫联盟,组织开展“贫困地区果品产销对接全国行”活动,带动果品交易额达200多亿元。
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牵头成立中国智慧农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吸引国内33家产学研机构加入,开发全国农资质量追溯平台,注册用户达17万。
湖南省蜂业协会推广“供销合作社+蜂产品企业+蜂农合作社”产业化模式,促成长沙、常德等9个市供销合作社将蜂产业纳入重点发展产业,望城、石门等30个县区供销合作社参股蜂产品企业、领办蜂农合作社,2019年实现销售额24.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