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余人次
举办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科技对接,深入基层一线指导农民13万余人次。
300余人次
免费培训小微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电商服务站点负责人及贫困创业者300余人次。
450项
迄今为止,总社归口管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超过450项。
9个
按照《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2020年工作要点》,总社作为强化为农生产生活服务牵头单位,重点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购销服务等9个重点领域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
1500个
全系统有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中华老字号等市、县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品牌的企业超过1500个。
科研院所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0余项,创建国家果蔬及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苹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6个。
在浙江省建成新型庄稼医院70余家,试点覆盖近50万亩农产品生产区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农民的认可。
总社归口管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超过450项。
代表性的有《棉花包装》强制性国家标准、《茶叶分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范》《农村综合服务社规范》等推荐性国家标准、《蓝莓冷链流通技术操作规程》《农资商品电子代码编码规则》等供销合作行业标准。
围绕系统优势行业及一些领域获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创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供销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国家“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和总社党组、理事会的决策部署,立足行业、强化支撑,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精准扶贫、区域品牌建设、服务行业发展等方面积极作为,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科技成果上,截至目前,总社科研院所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0余项,创建国家果蔬及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苹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6个。
在人才培养上,指导科研院所通过科技示范县、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员等形式,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指导农民13万余人次。同时,采取“职业院校+农民合作社+农户”“送教下乡”等形式,免费培训小微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电商服务站点负责人及贫困创业者300余人次。
在行业标准建设上,迄今为止,总社归口管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超过450项。代表性的标准有《棉花包装》强制性国家标准,《茶叶分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范》《农村综合服务社规范》等推荐性国家标准,《蓝莓冷链流通技术操作规程》《农资商品电子代码编码规则》等供销合作行业标准。
在区域品牌建设上,统计显示,全系统有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中华老字号等市、县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品牌的企业超过1500个。
创新能力增强 科技成果丰硕
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组织直属科研院所和社有企业围绕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开展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升系统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取得可喜成绩。
科研院所和社有企业牵头的“丘陵山区林果机械化作业机械装备研发与示范”“棉花智能化提级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发”“特色杂粮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基于‘互联网+’的村镇社区公共服务提升技术研究”等4项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得立项。
中农公司五洲丰的“植物源油脂包膜肥控释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项目荣获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农博远的“东北玉米全价值仿生收获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科研院所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0余项,创建国家果蔬及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苹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6个。
科技应用到位 提升服务水平
建成科技成果库。组织召开全国供销合作社科技创新服务工作会议,完成供销合作社科技成果库建设工作,成功争取将总社列入国家科技成果库管理机构及科技成果专项统计单位,搭建系统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促进新技术新成果在系统内转化运用。
选派科技特派员。指导科研院所通过科技示范县、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员等形式,举办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科技对接,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指导农民13万余人次。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了重要指示。
庄稼医院试点建设。组织实施供销合作社新型庄稼医院试点项目,推动网上庄稼医院与传统庄稼医院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目前,已在浙江省建成新型庄稼医院70余家,试点覆盖近50万亩农产品生产区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农民的认可。
投身脱贫攻坚 扶贫成效显著
发挥系统内科教事业单位、职业院校专业资源优势,解决制约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为贫困地区培养实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为贫困户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科教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主动对接,技术攻关。科研院所主动与贫困地区地方政府对接,大力开展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贮藏和精深加工等技术攻关,加快转化适合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科技成果,加大对当地农业企业、合作社技术支撑力度,助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培训基地,“送智下乡”。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在安徽潜山、江西寻乌等总社定点扶贫县,设立总社扶贫培训基地,多次开展“送智下乡”活动,组织基层扶贫干部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贫困人口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免费培训小微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电商服务站点负责人及贫困创业者300余人次。
助困助学,培养人才。系统职业院校加大职业教育扶贫力度,关心关注贫困地区家庭学生,落实各项助学优惠政策,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贫困地区培养了大批实用技能人才。
涉农职业教育 培养“三农”人才
系统各职业院校坚持“立足行业、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以促进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为重点,加大行业紧缺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建设特色专业。指导职业院校紧贴系统人才需求,加快供销合作社行业特色专业建设,重点打造合作社经营管理、冷链物流管理、棉花检验加工、茶叶生产加工等涉农专业,推进国家级茶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及运用推广。
产教对话,按需培养人才。职业院校与系统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举办了多个产教对话对接活动,通过签订合作协议,采取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等各种模式,多渠道地培养行业发展所需人才,促进校企合作、教产融合,积极承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教育培训类项目,依托优势涉农专业及师资队伍,采取“职业院校+农民合作社+农户”“送教下乡”等形式,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培养培训,进一步增强为农服务能力。
配合做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申报和竞赛组织协调,连续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工制茶、中华茶艺术等项目比赛,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规范行业标准 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归口管理标准范围。总社归口管理的标准范围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购销服务、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日用品流通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农业社会化服务、城乡社区服务、农村电子商务、合作金融服务和供销合作社行业品牌建设等领域。
迄今为止,总社归口管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超过450项,代表性的标准有《棉花包装》强制性国家标准,《茶叶分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范》《农村综合服务社规范》等推荐性国家标准,《蓝莓冷链流通技术操作规程》《农资商品电子代码编码规则》等供销合作行业标准。与此同时,总社在国际标准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已经制定完成《蜂王浆》国际标准,正在主导制定《乌龙茶》《茶叶化学分类》《绿茶—术语》国际标准。
标准制定带来产业发展。经过长期积累,总社主导制定的标准在促进经济社会进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济南果品研究院国家果蔬及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挥本单位牵头制定《鲜苹果》《苹果冷藏技术》等国家标准的科技优势,制定了苹果期货交割检验标准,对郑州商品交易所全球首个鲜果品种苹果期货的挂牌上市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已检验货物1200余吨,在苹果期货标准方面宣贯培训2000多人次,使果农掌握了期货的精细分级标准,避免了“同村果农各卖各价”“贸易商各收各价”的问题,引导农民树立“优果优价”理念,促进了小农经济与标准化现代农业的对接。
全国棉花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棉花加工企业基本技术条件》,在三昇体育印发《关于第三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取消棉花加工资格认定行政许可事项后,成为原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对棉花加工设备的底线要求。
建好综合服务社 擦亮供销合作社金字招牌
2019年,总社成为新调整的全国质量工作联系会议成员单位,该联席会议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单位组成。加入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为供销合作社推动实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工具。
按照《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2020年工作要点》,总社作为强化为农生产生活服务牵头单位,将重点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购销服务等9个重点领域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持续加大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建设力度,探索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生产特点的土地托管服务形式,规范作业流程,扩大托管面积。
抓好综合服务社星级社创建活动,充实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面向供销合作社系统优秀企业开展品牌价值评价,促进社有企业提质增效,擦亮“供销合作社”金字招牌。在内蒙古、青海两地,开展产品伤害监测试点工作,为农村地区提供方便快捷的产品质量跟踪监测渠道。
主导运营区域公用品牌 搭建为农服务新平台
总社始终重视品牌建设,系统品牌创建工作稳步推进。统计显示,全系统有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中华老字号等市、县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品牌的企业超过1500个。
区域公用品牌成为工作新亮点。一些市、县级供销合作社积极争取成为区域涉农公用品牌的注册主体、运营主体,结合当地实际,对公用品牌的准入标准、申请程序、标识和包装、营销管理、宣传推介、权利和义务等进行详细规定,严格执行管理程序。尊重市场规律,通过品牌服务组织开展常态化、市场化运作,为会员提供品牌推广、渠道构建、产品营销等各种服务,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服务区域品牌的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和资源承接平台。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运营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共计26个,有嘉兴市“嘉田四季”、绍兴市“会稽山珍”、金华市“金农好好”、衢州市“三衢味”4个市级区域公用品牌,还包括“瑞安农产”“银加善”“武阳春雨”“青田青”等22个县级区域公用品牌。
山西、四川等地也积极主导运营区域公用品牌。
如山西省吕梁市供销合作社成功注册区域性公用品牌“印象吕梁”,提升了吕梁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助力特色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和区域经济转型,真正让吕梁农副产品走出吕梁、走向全国。
案例分享
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作为全国唯一的部属食用菌专业科研院所,长期坚守在食用菌科技服务“三农”第一线,发挥优势作用,切切实实推动食用菌产业扶贫工作。近三年,昆明所与50多家地方政府、供销合作社及公司(合作社)等开展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产业交流合作、产业扶贫、技术指导等合作。在云南各个地州、市、县等新建科技示范州和示范县4个;建立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3个;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建立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36个;2017年到现在选派了50人次“三区”科技特派员,奔赴云南各地州县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以“小蘑菇”助力大产业扶贫工作。科技人员奔赴云南各地累计开展各类栽培技术培训及现场技术指导112次,直接培训菇农及企业人员合计30000人次以上,辐射带动菇农84000人次以上。
浙江衢州市社“三衢味”品牌
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供销合作社围绕衢州市“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目标战略,全力推广“三衢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强与浙江衢州东方集团的联系对接,通过其在新零售领域的资源聚合能力和渠道,提升“三衢味”品牌档次。搭上数字经济快车,借助大数据,增强“三衢味”数字经济元素。借助于消费升级机遇,努力提高品牌体验感。2017年8月,衢州市社和东方集团等共同组建了“三衢味”研究院,构建基地、加工企业、技术研发团队为一体的“产学研”体系。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衢州市社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推进“三衢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持续发力,成为服务疫情防控、宣传城市品牌、促进放心消费的重要力量。把“衢州有礼”元素融入“三衢味”活动细节中,“三衢味”与“衢州有礼”互为表里,“三衢味”成为城市品牌重要的物化和载体。“三衢味”品牌发展有限公司定制100万双含有“衢州有礼”和“三衢味”标识公筷,向社会团体、餐饮协会等捐赠,深入推广“使用公筷”行动,与“衢州有礼”互促互进,协同发展。同时,按照专柜、网店、体验店同步推进要求,规划布局“三衢味”营销网络。在不同体验店设立8家“三衢味”熟食专柜、2家“三衢味”特产专柜。 “三衢味”水亭体验中心恢复营业,日均销售近4000元。 注册开通三衢味官方抖音号、快手号开展“三衢味”专题网络直播活动,上传小视频20多个,助力产品带货及品牌推广,提升“三衢味”知名度和美誉度。
山西吕梁市社“印象吕梁”
山西省吕梁市供销合作社成功注册区域性公用品牌“印象吕梁”,提升了吕梁农产品的品牌价值。
今年上半年,吕梁市供销合作社与陕西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共同运营“印象吕梁”品牌,并制定了《吕梁市区域性公共品牌“印象吕梁”宣传推广运营方案》。市社抢抓机遇,就品牌的宣传、运营及产品的层级开发等提出一系列规划,着力推动“印象吕梁”品牌价值的提升,提高吕梁优质农产品知名度,扩大吕梁农产品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