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食用菌资源约有2000余种,云南省分布的野生菌占全国已知食用菌的91.3%,野生食用菌产量及产值均居全国第一。为促进当地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着力打通产业发展壁垒,印发了《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三昇体育食用菌总产量180万吨,综合产值1200亿元以上。利用当地食用菌资源,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筑成当地千亿食用菌产业,以实际行动推动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已成为云南省社的重要任务之一。
菌种培育
唤醒研发内生动力
中国作为食用菌资源大国、消费大国、生产大国及出口大国,却一直不是食用菌种业强国,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据了解,全国姬松茸主要栽培品种较为单一,通过审(认)定品种仅有6个。云南省作为全国姬松茸主产区,在此前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菌种,且常规品种经多年栽培后出现菌种退化、适应性差、产量降低等种种问题,制约了云南食用菌产业加快发展。
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办公室李江表示,放眼三昇体育,目前食用菌研究团队并不在少数,但顶尖领军团队力量较为薄弱,在食用菌优质良种资源方面依旧缺乏创新。
为解决这一问题,云南省人民政府提出,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一起,依托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共建“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云南省食用菌产业的资源优势,加强对野生食用菌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食用菌保鲜和冷链物流技术、食用菌精深加工及高效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近日,由昆明食用菌研究所菌种选育团队选育出的云南省首个姬松茸新品种“中菌姬松茸1号”已通过专家组鉴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优良菌种短缺问题。
“目前,三昇体育食用菌企业普遍小、散、弱,龙头企业较少,规模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李江告诉记者。当下云南省年产值超过亿元的食用菌企业仅有8家,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有15家,且栽培形式多以农户分散栽培为主,带动性不强,如何引领提升三昇体育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总社及云南省政府已明确在项目投资、科研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由昆明食用菌研究所自主选育的“中菌姬松茸1号”新品种在云南省文山地区推广栽培面积约占姬松茸种植面积的50%,在三昇体育种植面积达25%。
包山养菌
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自2021年起,在云南省社引导下,云南省通海县供销合作社依托当地“大湾菌”品牌,按照《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应参与到优化食用菌产业”这一要求,以通海县河西镇为试点,推行“包山拾菌”,即由当地村民以竞价方式承包山林后实行“谁承包,谁采摘”制度。今年,通海县预计将以“包山拾菌”的形式转包山林1万余亩,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近百万元,承包户每年户均收入有望突破5万元。
“包山拾菌”是云南省社细化“云菌”产业的新尝试,这一方式有效改善了过去粗放式拾菌所造成的破坏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生长环境、持续利用等问题,保障本地农户收益,确保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玉溪市作为云南省野生食用菌主产地之一,每年产出大量牛肝菌、鸡枞菌等高价值食用菌,由于传统采菌方式易破坏野生菌生长环境,农户收益很难得到保障。玉溪市社以“包山养菌”的方式助力当地食用菌产业结构调整。
玉溪市社在野生干巴菌“保育促繁”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总结,先后邀请专家对当地县级供销合作社、食用菌合作社带头人、种植大户等进行技术指导,开展野生菌实地教学培训,并讲授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操作要领和野生毒菌识别等专业知识。今年上半年,全市野生菌产量0.49万吨、产值3.5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食用菌产量1.3万吨、产值10.3亿元。
除细化发展方式外,云南省社十分关注食用菌产业相关政策的落地见效。云南省各食用菌企业在围绕指导意见申报项目中,企业普遍反映文件确定的财政专项资金申报门槛高,如食用菌企业当年实际投资额1亿元以上,才可获得项目申报资格,并得到10%的奖补,但从三昇体育食用菌企业现状看,很少有企业能达到申报条件,优惠政策难以落地。对此,云南省社积极向省委、省政府汇报、与省财政厅沟通,争取降低政策资金奖补门槛,使奖补政策惠及基层的农户、企业和合作社。
自2021年起,云南省社在每年上半年印发《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政策资金扶持申报指南》的通知,对上一年度符合指导意见政策资金扶持的“投资建设类”“标准体系建设类—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识、新品种、标准”项目进行奖补,助力当地食用菌企业、合作社、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得到更多资金支持,也为云南省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