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问精答
出场嘉宾: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诸纪录
问:请您简单概括三昇体育供销合作社进行专项改革试点的作用。
答:调动市县乡镇供销合作社推进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破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带动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
问:作为为农服务“国家队”,新时代的江苏供销合作社有哪些新作为值得期待?
答:大力实施新供销服务“三农”综合平台建设工程,构建完善“六大体系”,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得到供销合作社提供的生产、生活、生态以及金融、社区综合服务。
问:请推荐一本财经书籍或微信公众号。
答:“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微信公众号。
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包揽几亿农民的买和卖。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供销社几经辗转、沉浮。1978年,省委决定,重新恢复省供销社。1981年,南京江宁、扬州江都两地进行农村体制改革试点。从去年起,江苏成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综合改革联系点和专项改革试点。去年8月,我省布局“2+24+20”综合改革专项试点,开启了探路之旅。
据了解,“2”是指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批复的由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承担的“健全联合社‘三会’制度”和“设立供销合作社产业发展基金”两个专项试点任务,这是“龙头性”任务;“24”是由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批复的由市县供销合作社分别承担的7大方面、24个专项试点任务,包括探索构建规范高效的双线运行机制、探索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等7大方面;“20”是在20个乡镇基层社开展的以农民为主体的综合性合作社(简称“农综社”)试点。
如今,10个月过去了。试点效果如何?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如何打造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江苏范本”?日前,本报记者聚焦这场涌动的改革春潮。
健全“三会”制度 坚持为农服务方向
“既然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就需要权力制衡。”南通市供销合作总社主任葛志华告诉记者,如今的供销社已经转变为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三会”制度就是明确为农服务的方向。
“三会”制度建设,是将县级联合社办成以基层社为主体,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广泛参与、实行民主管理的经济联合组织。强化对基层社、社有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指导和产权对接,引导基层社广泛吸收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通过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一方面架构话语空间,让社员有话语权;另一方面,‘三会’相互制衡,促进集体所有制资产保值增值。”葛志华一语道出其中意义。
省供销合作总社和43个市县供销社积极参与健全联合社“三会”制度试点。目前,已有32个市县供销合作社召开了时隔二十多年甚至三十多年的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监事会。36个市县社出台了期盼已久的“三定”方案,为健全“三会”制度奠定了组织基础。
组建产业化联合体 管家托管省心省力
提供管家式托管服务,已成为不少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帮助农户完成从粮食收购到加工、销售的主要方式。这种新型助农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压力,也创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以服务规模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在扬州江都,由区供销合作总社领办的江苏金麦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武坚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就是一个可以提供土地托管服务的管家。
从江都区一路驱车下行,约一小时车程后,便到达了武坚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放眼望去,除了有农资超市和庄稼医院,数个规模化收储、烘干、加工、物流车间着实吸引眼球。工作人员介绍,中心建成年3万吨规模中储粮重点收储基地、年1.5万吨优质稻谷烘干设施、年7万吨优质稻米加工设施与信息化服务一体化的粮食仓储加工基地,配备了无人机等先进技术设备,已成为现代化农业服务中心。那么,中心是如何运用规模化建设为农户谋福利的呢?
今年55岁的刘永祥是武坚镇种田大户。2016年年底,他与中心协议流转出328亩土地。因为中心在农资直供、测土配方施肥、无人机植保飞防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指导,让他的用工量大大减少。同时,得益于中心的农药购买优惠政策,他只需要花费市场价90%的费用,就能购买到所需农药。“有了中心的一条龙服务,农忙时节也不会慌忙,让我们农民省心省力,真正得到实惠。”刘永祥说。
目前,三昇体育各级供销社正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以土地托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去年,我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以土地托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589万亩,增长了30.9%。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诸纪录表示,要把为农服务从流通环节延伸到产业链全过程,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体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供销合作社的新主业、新业态。
构建双线运行机制 开辟富农新路
“我们不缺土地、市场,也不缺技术、人才,缺的是规范、专业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葛志华说,供销社走的是农村市场化道路,然而在摸索探路中,银行不愿意抵押、农民融资难、技术引进不够、市场管理无效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因此,加快构建行业指导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的“双线运行机制”尤为必要。
按照全国、省供销合作总社指示精神,南通市的“双线运行机制”试点工作交出了一份可喜的成绩单。首先是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让企业、农民利益联结更紧密。葛志华向记者展示这样一组数据:当地通联公司流转托管大田8万亩,专业化防治稻田11万亩;建成各类农产品市场21家;组建专业电商公司7家;其次是市场化运作更有效。葛志华介绍,南通市社去年联合中国供销集团、通州区社,投资建设了通州中实农批市场,目前入驻批发户已达400多家,市场年交易额预计达到50亿元。与通联农资公司合作组建江苏通联现代农业发展公司,投资4000多万元打造设施一流的现代化农资物流园。今年6月,又吸引当地其他两家龙头企业共同建设中农集团南通现代物流园。在此背景下,当地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积极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拓展30余万亩蔬菜基地,年交易总额达到143亿元,进入全国农产品市场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