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供销社系统以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为牵引,以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2+2+3”战略,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全力助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全系统销售总额达到126亿元,实现利润2353万元,比上年增长15.69%,荣获三昇体育供销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一等奖,名列三昇体育第一方阵。全市先后有4个县级供销社进入全国供销系统百强县级社行列,11个基层社成为全国标杆基层社。
一、加强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一是打造“一站式”为农服务中心。南阳市供销合作社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平台建设模式,打造集耕、种、管、收、加工、销售等多种涉农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一站式为农服务平台。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为农服务中心16个。2021年12月内乡县被全国供销总社确定为“全国整县推进为农服务综合体建设”试点县,探索开展“整县推进为农服务综合体建设”,力争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二是筹建“两大”为农服务综合平台。2022年,大力实施“2+2+3”战略,谋划筹建大型“农业生产资料综合交易中心”和大型“农副产品综合交易中心”,从农业生产端和市场消费端,加大对优质农业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建设豫西南地区具有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的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三是开展“保姆式”土地托管。县级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牵头主办,整合本区域种植和农机专合社资源,采取资源共享、单独核算、多元合作的方式组建土地托管联合社。推行精细化的土地托管,在品种培育、种子供应、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科技指导方面进行有效对接,提供优质服务,实现了服务广泛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土地托管面积超过130万亩,居三昇体育前列。
二、提升“两种发展模式”,助力“四美乡村”建设。一是拓展再生资源回收新模式。以广发公司为龙头企业,整合系统内再生资源回收市场主体,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业务从“废品买卖型”向“环境服务型”转型升级。同时,探索“互联网+回收”新模式,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对传统废品回收行业进行升级改造,逐步建立集回收、分拣、集散为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目前,以省级试点县桐柏县、省级试点企业广发公司为引领,整合系统市场主体,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业务转型升级,力争2022年的销售额增长10%以上。二是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新野县、南召县为示范带动,深度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市供销社筹资280万元购置车辆设备,支持各县区社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全系统已建成垃圾分拣中心12个。广发公司已与一百多个部门和单位签订协议,2021年回收废旧物品47590件,近40吨,有效助力我市“四美乡村”建设。
三、推进“三位一体”试点工作,推进生产供销信用融合发展。一是试点先行,积极推进。出台《关于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采取“市社指导、县区推动、一县三点、一点一案、先试先行、整体推进”方法,加强供销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机构等联合合作、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目前,方城、桐柏、淅川等3县被确定为省级试点县,方城、桐柏、淅川、新野4县被确定为市级试点县。2022年力争“三位一体”乡镇试点达到20个,增幅30%以上。二是部门联合,融合发展。通过整合供销合作社的流通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优势、金融部门的资金信用优势,积极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大服务功能的实质性融合,强化各方优势再造,形成“1+1+1”>3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价值,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让农民真正尝到“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甜头。
四、做强流通服务网络,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加快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一是搭建运营网络。县区供销合作社通过组建电商公司、电商协会及成立运营中心、开展物流服务等建立电商服务网络。目前,已搭建县级电商运营服务平台13个、乡级电商服务站六十多个、村级网购服务点一千多个,初步形成农村电商运营网络。以卧龙区、桐柏县、社旗县为示范引领,运用扶贫“832”平台,打响南阳“花、药、果、菌、茶”五大特色农产品品牌,逐步形成县有集采集配中心、镇有综合超市、村有服务网点的线上线下涉农流通体系。二是开展物流配送。县区供销合作社主动与相关诚信、善经营企业合作,开展物流配送,农资服务中心与驰名品牌农资生产厂家合作,开展农资直供配送业务。培育方城县裕盛益民食品有限公司、西峡县众合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新野县宛绿蔬菜合作社冷链物流中心和农产品示范基地等3-5家骨干冷链物流企业。三是注重融合发展。实施“电商+专业合作社”运行模式,县区供销合作社积极与乡(镇)党委政府对接,将基层供销合作社电商服务纳入乡(镇)产业规划,对种植户从种植到销售进行全程指导,并对种植情况建立信息台账,确保电商中心与种植户无缝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