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合作网改版试运行,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联系电话:55983551。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热点 > 正文
【河南经济报】我的驻村故事 | 把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贯穿到驻村工作中
时间:2020-09-07 09:24:08    来源:    返回首页

 X6_副本.jpg

  张浩:把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贯穿到驻村工作中

  张浩,1979年11月生,许昌市供销社办公室主任。2017年11月,受组织派遣到襄城县范湖乡油房孙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我叫张浩,有着17年军龄,2013年转业至许昌市供销社,2017年被提拔为办公室主任,随即被派遣到襄城县范湖乡油房孙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积极服从组织的安排,收拾行囊,开启了又一段征程。

  油房孙村位于范县、临颍县、建安区交界处,辖三个自然村,人口近2000人。该村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却是全乡有名的“问题村”“落后村”,基础设施建设停滞不前,信访问题频发,2017年更是被许昌市确定为“党组织软弱涣散村”。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本该蓬勃发展的村庄变成这样?初到该村,在杂乱荒凉的村委院里,我心中充满困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该如何打开工作局面,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思前想后,我一时踌躇满志、一时又无计可施。但最终,一股“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壮志取代了一切——既然组织派我来这里,我就要把根扎在这里,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随即,我从60多岁的老支书那里借了一张床,便在村里安了家。

  要想摸清问题,就必须把身子扎下去,我的驻村工作在走访调查中逐渐开展起来。从树下到路口、从家门到地头,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无论是登门拜访还是途中偶遇,只要对方有时间,我都要和村民聊上几句。很快,全村都知道从市里来了个驻村干部,要帮村子搞发展。同时,通过最初一个月的走访,我摸清了村子落后的症结所在。

  长期以来,油房孙村村“两委”班子拉派系、搞内斗,把基层环境搞得一片乌烟瘴气。在入村后的第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上,我把这些阻碍村子发展的问题讲了出来,80多岁的老党员岳金玉当场对我竖起了大拇指:“你这年轻人这么快就找到了病根,真不赖!”

  给钱给物不如建好党支部,只有打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才能让村子又好又快地发展下去。心里打定了主意,我便开始着手筹划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为确保庸者让、贤者上,我逐个走访村里每一位党员,做思想工作,让大家为了村子的发展心往一块儿想、劲儿往一处使。最终,村党支部一次性换届成功,致富能手白二强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劲头也更足了。

  驻村几年来,做好党建工作一直是我的工作重点。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一年时间,油房孙村就摘掉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并成了大家一致认同的“稳定村”“先进村”。

  油房孙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户12人,虽然算不上贫困村,但贫困户几乎都是弱劳动能力或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帮扶效果弱、脱贫难度大。特别是很多贫困群众住的还是土坯房,年久失修,安全隐患大。为使危房重建项目尽快落地,我拿出了在部队拉练时的劲头,规划建房地址、安置房屋用料、协调专项资金,村里、乡里、县里,一趟一趟跑,逐个部门去协调督促,很快9户贫困户都建起了新房。

  我知道,解决贫困户眼前的困难只是“授人以鱼”,要想“授人以渔”,还得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增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为此,我积极配合村脱贫攻坚责任组落实常态帮扶工作,做好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台账、完善资料,对全村“疑似户”“老人户”“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户”等特殊户逐户排查建档,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在全体帮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针对贫困户的各项政策全部落实到位,“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油房孙村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为帮助全村群众增产增收,我利用供销社系统服务三农的行业优势,协调市配方肥推广协会、农技推广站、农业科技公司等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入村,免费开展测土配方、种植方案设计、病虫害防治等服务项目,及时解决种植技术难题,帮助群众提升种植效益。现在,油房孙村有了“许昌市配方肥推广示范村”“许昌市乡村科技小院”“许昌市土壤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示范基地”等称号。

  “这么多年了,连个路都不给修,要干部啥用?”这是我刚入村时听到最多的抱怨。油房孙村各项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连块平整的场地都找不出,群众对此颇有微词。出行、健身都是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得赶紧想办法解决。我又开始一趟趟往乡里、县里跑,能说上话的领导都见了个遍,能批项目的部门都访了个遍。为让项目资料更加翔实准确,增加项目获批的可能性,广场建在哪儿、怎么建?路修在哪儿、修多长?这些工作我都提前做好,广场用尺子一米一米量,设计图纸一笔一笔在电脑上画,然后反复测量、反复验证,力求分毫不差。几个月下来,我将三个自然村的道路都跑了多遍。从筛选路段、测量距离、绘制图纸,再到清理路障、配合施工,这些工作做完后,我成了村里最熟悉道路的人,村干部们经常开玩笑说:“我们去谁家串门,要是不熟悉道儿,还得问张书记怎么走。”

  辛勤的付出换来了令人欣慰的结果。经过全村人的共同努力,2018年6月,油房孙村文化活动广场建成投入使用,8月,健身器材和篮球场设施安装到位;10月,全村通上了天然气。2019年5月,全村用上了自来水,第一批343米道路竣工验收。今年5月,第二批329米道路竣工验收,第三批2266米上报入库……如今的油房孙村,每到傍晚,华灯初上,广场上热闹非凡,妇女们跳着广场舞,儿童们在一旁嬉戏打闹,老人们则三五成群聊着家长里短。

  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群众体验到了生活上的便利,也体会到了我们付出的辛勤努力,大家对村干部的态度有了明显改善,对村里的其他工作也更加支持。每当上面有了任务,只要通知下去,无论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大家都能积极踊跃来献计献策。

  要想获得群众的信任,必须先融入他们,我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在村里活动坚决不坐车。工作不忙的时候,我喜欢在村里走走转转,跟群众天南海北地唠唠家常。久而久之,群众对我越来越熟悉,和我的关系越来越近。现在我走在村里,有打不完的招呼。全村群众也都知道村里住着一个不爱坐车、喜欢走路的书记,亲切地叫我“小张”。

  做好日常工作外,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群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麻烦。比如,二组群众孙占民买了新车想搞牲畜运输,但牲畜运输资格证却要一个月才能办好,眼看生猪运输旺季即将到来,他急得团团转。我知道后,几经周折找到负责审批的工作人员,诚恳说明情况,获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最后特事特办,一天就拿到了资格证,孙占民得以顺利出车,趁着旺季着实赚了一笔。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不少。很多时候,群众都把我当成村里人。群众从地里回来,路过村室时,总会撇下一把豆角、一捆青菜,或者几个辣椒、几根黄瓜,“吃吧,自己家地里种的,多着呢。”我心里明白,群众已经把我这个外来户当作了自己人。自己当初的想法没有错,驻村不能走过场,权力不等于能力、职位换不来尊敬,只有把“为人民服务”这个初心贯穿到驻村工作中的每一个方面,用实打实的行动去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真正办好事、办实事,人民才会认可你、接受你,才会从心里尊重你。

 

  眼下,油房孙村发展三年规划进入关键期,会有更多的困难。但我坚信,有上级党委和单位党组的大力支持、有油房孙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有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油房孙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稿件整理:钟欣)

分享到:
编辑:马连华
(C)2019 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版权所有
电话: 0371-65953039 65992900(兼传真) E-mail:hnssbgs@126.com
豫ICP备05026746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228号
技术支持: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