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荣耀!我见证了农庄村的华美蝶变
——记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熊寨镇农庄村驻村“第一书记”杨磊
人物档案:
2017年10月,河南省供销合作社企业服务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杨磊被选派到驻马店市正阳县熊寨镇农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当好党建发展的“领路人”,让农庄村党支部成为了“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他当好村容改造的“当家人”,改善村容村貌,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变;他当好创业致富的“带头人”,搭建起“种植养殖+农机农服+电商”的产业融合发展雏形,带领大家用双手创造着美好的明天。
2017年10月,杨磊被选派到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熊寨镇农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近3年来,他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组织的帮助及自身的努力下,为农庄村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作为变化的贡献者、奋斗者、亲历者、见证者,这是我一生的荣耀。”杨磊说。
在农庄村扎根的第一晚,杨磊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辗转难眠。一边是静得出奇的村子,另一边是224国道上呼啸而过的大车,在寂静与喧嚣的交织中,心中的种种顾虑、彷徨、困惑也相互交叠——下一步的工作如何开展?未来将面临怎样的困难?一种从未有过的惆怅涌上心头。但转念,杨磊又想到自己肩头扛着扶贫的任务、担负着组织的重托,想到自己即将在这里施展一番作为、展现一腔抱负,一种跃跃欲试的豪迈感油然而生。
当好党建发展的“领路人”
加强基层党建是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更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明确了这一工作重点后,杨磊将党建工作确定为驻村工作的切入点。
党的阵地就该有“党”的样子!他依托河南省供销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大力筹措资金,对农庄村的党员活动室进行升级完善,新建了图书室、远程教育室等,购买了设备及各类学习资料,提升了村党支部的硬件建设水平。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农庄村“两委”严格落实党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并对各项活动内容认真记录、收集、整理、归档,让党组织生活有迹可循、党员党性档案有案可查、评议考核有据可依。他还建立了每周一学制度,通过“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提升了党员的群众服务意识,使基层党组织的软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硬件加强了、软件提升了,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也油然而生,为群众服务的意识也大大提升,如今的农庄村党支部已经真正成了“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同时,随着党建工作的开展,杨磊在农庄村的各项工作也进行得越来越顺利。
当好村容改造的“当家人”
刚到农庄村时,村里“没人管”“没钱整”的环境令村民们不断抱怨。杨磊意识到,必须尽快改善村容环境,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改变。
在省社的支持下,杨磊筹集资金10万元用于绿化村内街道,美化墙体。2019年,杨磊共维修桥梁20座、疏通沟渠3000米。今年,杨磊又进一步整修了村内道路,实现户户通,让“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泥泞小路彻底成为历史……
村民陈小好在村里经营一家养猪场,是村里的致富能人。但长期以来,他养猪场门前的道路泥泞不堪,饲料只能靠小推车一趟趟拉进库房,这成了阻碍他扩大养殖规模的绊脚石。在村容改造中,他盼了许久的水泥路修到了养猪场门口,从此饲料车可以直接开进库房。老陈激动地对杨磊说,他的养殖规模又可以扩大了。去年猪肉行情好,老陈整天乐得合不拢嘴。
生活环境改善了,精神生活也随之变得丰富多彩。在建设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室的基础上,杨磊争取了舞狮、钢琴、锣鼓和羽毛球等体育用品,组建了30多人的村广场舞队,打造了3个健身游园,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精神文明生活日益丰富,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满意度普遍得到了提升。
当好创业致富的“带头人”
贫困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想脱贫就要建立能脱贫、真脱贫的长效发展机制。
到农庄村以后,杨磊经过反复考察,引进了高油酸花生种植项目,说服并带领农庄群众整合4798亩耕地,全部种上了高油酸花生。这一举措,帮助全村群众人均减支增收2000元左右。农户尝到了甜头,种花生的积极性更高了。如今,“正阳花生”已成为在全国叫得响的农业品牌。
脱贫靠农业,致富靠产业。近3年来,杨磊争取各种发展项目,为农庄村带来更多的额外收入。金融带贫项目让31户贫困户每年获得了900元—3000元的收益分红;光伏发电产业让全村44户贫困户每年增加3000元的收入;投资近50万元的扶贫车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
在省社的全力扶持下,农庄村先后成立了农机、花生和种植及养殖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建立了电商体验店,帮助村民将当地花生进驻供销e家电商销售平台。如今在农庄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电商小屋共同搭建起“种植养殖+农机农服+电商”的产业融合发展雏形。
有了合作社和扶贫车间这些扶贫项目,不仅贫困户的收入有了保障,村集体经济也进一步壮大,让农庄村的脱贫致富有了根基与保障。更重要的是,贫困户通过自身的劳动增加了收入,从思想上真正实现了脱贫。现在的农庄村,人人干劲十足,大家都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明天。
驻村期间,为了方便群众找到他,杨磊把联系方式和名字印到板子上,插到每个村民组出入的路口。近3年来,他接到无数村民打来的电话,其中很多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往往几通电话,甚至几句安抚就能够解决问题。然而,就是这样的生活琐事,解决不好就会成为干群关系的绊脚石;解决好了,就能赢得百姓的信任。
近3年来,他与农庄群众朝夕相处,真心互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乡亲做好的饭菜会给他端来、冬天给他做棉鞋,大家待他像自己的家人一样。每当想起这些,杨磊就觉得这近3年的付出是值得的。
腰包鼓了、环境好了、精神富足了,现在的农庄村处处透着蓬勃的朝气。文化活动室、阅览室、电商超市、卫生室样样俱全,村里有了公交车、通了自来水、网络和电视信号全覆盖……好多老百姓都对杨磊说:“这种环境以前想都不敢想。”